阅读历史 |

第218章 此皆陛下所赐,承不过搬运而已(1 / 3)

加入书签

吕布把神思从往昔峥嵘岁月中强行拉回来,只觉此时此刻氛围诡异,有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。

他下意识左右看了两眼,见董承居然连侍女都没留,他也就懒得再憋,直截了当追问:

“纵然卫将军念及故旧交情,此番贺礼也实在是太重了,不知可是要布做什么事?布有言在先,我如今已是只剩虚名,手无权柄,朝中大事,一概不问。”

董承闻言,坦然赔笑道:“温侯何故疑我,钱财不过身外之物,温侯立此大功,且恩怨分明,只杀颜良,不救杨丑,我等自然敬仰。”

吕布默然,随后凄惨一笑:“此话还是休提!八年前王司徒请我赴宴时,也是说不敬我官职名爵,只敬我英雄了得!”

此言一出,顿时把董承噎住了,这话茬可不好接啊。

场面一度尴尬、沉默许久,董承才下定了决心,先开口试探道:“温侯这是‘久病成良医’了,不错,刚才我确实有所掩饰。我赠与温侯、庆贺复职的那些财物,确实不是出于本意——实则是陛下想要给温侯赏赐的!但陛下又担心曹司空多疑,反而害了温侯。

所以十日之前,陛下借故召我入宫奏对,聊起西都救驾之功,以此为由头又赏赐了我一笔财物。实际上,陛下却与我言及这两年杨太尉、张大司马等忠义之士屡遭曹司空欺凌等事,以及赵议郎被杀等案。

陛下感慨万千,说当初杨太尉遭酷吏满宠酷刑陷害时,是温侯在外举兵,打起清君侧旗号,让曹司空醒悟,救出了大汉忠臣。后来张大司马因温侯之故被牵连,惨遭朝廷逼迫,意外死于杨丑狗贼之手。

温侯虽然被迫出战袁绍故旧,但仍能坚持‘只杀颜良、不救杨丑’,足见恩怨分明。陛下就是念及你在这两桩大案中的立场,让我把他明面上赐给我的财物,转赐一部分于你,温侯不会拒绝吧。”

吕布听完这番话,终于觉得一阵血冲脑壳。

董承居然把皇帝的名头搬出来了?

吕布完全不敢相信,只觉得喉咙干涩发黏,艰难说道:“你说这些议赏只是私下秘谈,那就是只有口谕,并无诏书了?兹事体大,我如何能妄信……”

董承:“温侯!陛下想要赏赐大臣,尚且得遮遮掩掩,你不觉得这大汉朝太可悲了么!我今日又没有事情求你,只是转达陛下对你的赏识、恩赐,难道伱还不愿领情!

我董承对天盟誓,今日若是有利用温侯之处,叫我死于刀斧之下,死后魂魄不得被泰山府君收容!”

吕布见对方明确表态不要他做事,他才松了口气,连忙阻止对方发誓:“卫将军何故如此!布不过一时惶恐,不敢相信罢了。毕竟……布蹉跎辗转,早已声名狼藉,没想到皇恩如此浩荡,不念过恶,只记得布难得做过的两件信义之事……”

吕布说这话时,自己都忍不住惭愧了。

他当然知道,自己这些年干了多少龌龊事!但他唯独对杨彪,对张杨,算是仗义了。

皇帝居然专门盯着这两件事来褒奖……

用现代人的话来说,那是有点“S里拣金”了。

这或许是皇帝的本意,也或许是董承帮他美言了,更可能是董承转述的时候美化修饰过了。

但不管怎么说,吕布可以确信:皇帝或者董承,肯定有用到他的地方。

皇帝马上就要二十岁了,与八年前王允找上自己时,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!

当年皇帝只是个无知少年,一切都是靠王允,现在的皇帝,却可能有自己想法。

另外,吕布也算是踩坑踩出经验了,听话已经能稍稍听出点弦外音。他注意到,刚才董承的赌咒,说的是“若是我今日有利用温侯之处,便如何如何……”

那也就是说,今日董承确实是没有打算利用他,但将来就不好说了——今日只是来试探他态度的,是一次投石问路。

念及此处,吕布又补充道:“卫将军刚才的誓言,我岂敢不信?只是不知……陛下或是卫将军,有没有差遣以外的话,要对布说的呢。”

董承:“话倒是有一些,但都是感慨罢了,并无差遣可言。温侯也不必紧张,其实陛下也没觉得如今朝局有什么大问题,有曹司空这样雷厉风行的能臣辅政,大汉中兴指日可待!

陛下只是觉得,曹司空或许是报国心切,有时做事便失之操切、手法粗暴。比如当年杨太尉之案,今日大司马之案,都是一时鲁莽,被满宠、杨丑这样的小人蒙蔽、利用了。

幸好天下还是有袁大将军、有温侯、有车骑将军这样的忠良,时时苦谏力谏,才能让偶尔鲁莽的曹司空冷静下来。此番曹司空能和袁大将军最终和解、认清杨丑的罪恶,这就很好嘛!

对了,温侯这几日养伤,可曾听说了一些消息,是关于外镇诸侯为曹司空和袁大将军劝和的。”

吕布一愣,他最近倒是确实没有关心朝政,别说他受伤了,哪怕没受伤,也懒得管这些。

他只好虚心求教:“布一介武夫,本就不谙朝政……”

董承便耐心为他解惑:“温侯有所不知,就在曹司空和袁大将军和解之前两三天,车骑将军、扬州牧,有派使者孙卲进京觐见,上表立陈车骑将军在杨丑谋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