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94章 蔡瑁:没想到刘备居然如此歹毒,收买人心(1 / 3)

加入书签

听说刘表都已经派出刘琦、蔡瑁背刺了黄祖后,苏飞这边的军心算是彻底崩溃了。

就算苏飞继续选择抵抗,也无非是让江夏军自己徒增伤亡,让关羽那边到时候少抓一些俘虏、少得一些缴获。

但对于关羽目前手头的作战部队,已经无法造成什么伤害了。

士气都跌到地板了,还拿什么打。

但是,苏飞等人内心毕竟还有最后一根刺,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叛臣,而是忠义之士。有罪的只是黄祖一人,刘表和刘琦是没问题的,荆州军上上下下也不该因为黄祖而蒙受耻辱。

他辛辛苦苦一天两夜、赶了一百五六十里地,就是为了搏一个“回归刘表”的义名,不想变成被人唾弃的背主之人。

注:苏飞上一章是想过“迫不得已可以去沙羡县城”,但请注意这是在“水路逃跑路线被断绝,无法渡江”情况下的最坏打算,是迫不得已的备胎选项,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。

所以别再杠什么“苏飞为什么对黄祖那么忠义”了,他只是想着能跑就跑,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。如果连跑都不想尽办法跑,就直接投降,那才是降智。跑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,为什么不穷尽一切可能性。

如今毕竟才建安四年,大部分节义之士还是要脸的,他们觉得刘备只是扬州牧,越境讨逆没问题,但不该逼着荆州人投降他。

杀掉黄祖,拿走地盘,已经是极限了。

刘备这一世也没来过荆州,并无民心基础,荆州士人也还不知道刘备的仁义,这一点跟历史上后来刘备在荆州的得人心情况是大不一样的——

历史上刘备可是在荆州为刘表阻挡北方来敌,整整六七年,这才颇得人心,荆州豪杰纷纷主动归附。而现在刘备才是一个刚刚入侵的外来户呢。

人心向背是需要慢慢培养的,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。刘表在荆州,如今也算“得士之心”,流亡北士来投者多如牛毛,一个官员/武将无缘无故抛弃刘表,是会被士林唾弃的。

苏飞犹豫再三,还是决定最后尝试性地跟孟建开個条件:

“孟从事,我军已经悔悟,不该为黄祖卖命,此番我也可以承诺,绝不会去夏口、沙羡,再为黄祖守城。但我们毕竟是荆州人,食荆州百姓供养多年,领刘荆州俸饷,要我们不战而降扬州,非义士所能答应!

你们若肯放出一条路来,我愿接受贵军监督,过江直接投奔大公子,鄂县以西土地,只要是我所镇守,皆可不战交给贵军,粮秣辎重战船军械,我也可以留下。

如若不答应,我军只好一战,到时候贵军还是抓不到多少俘虏,还徒增双方伤亡,这又是何必呢?我们不过是想走,并不是想守、战。”

然而苏飞的这个条件,直接被孟建否决了:“苏都督!你的这套说辞,早就被伏波将军料中了。但伏波将军也说了,你若是在樊口时,便如此好言好语商量,或许还能跟你讲几分道义。

但你在樊口时欺骗了我军,假意说要考虑投降,实则拖延时间撤军逃跑!若不是伏波将军神机妙算,提前堵了梁子湖西口河口,你们现在怕是已经进了沙羡城、跟黄射会师了吧!

如若我军现在还答应伱逃走的条件,岂不是耍诈不义者完全不用受到惩罚?简直痴人说梦!

不过,念在你还有几分节义,伏波将军也额外交代了,你若想过江,就得让全军放下武器,向我军投降。然后我军自会甄别,允许那些坚持想要过江的将士,以自愿原则、由我军押送过江!这才是诡计被识破后,不得不降者该有的待遇!”

苏飞闻言,眼神中露出几丝不甘和愤恨,却也无可奈何。

他五指佝偻,死死抓着自己的大腿,松紧数次,才长叹一声:“伏波将军此诺,可做得主么?我们一旦放下兵器,岂不是任人宰割,如何保证贵军会信守诺言,允许愿意投刘荆州者自行离去?”

孟建不由哈哈大笑:“苏都督,你太看得起自己了!伏波将军虽智计百出,算无遗策,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。谈判的时候答应对方的条件,伏波将军从未毁诺!

至于安南将军,更是义薄云天,言出必践,他既也默许了,你有什么好担心的?你当天下人都是张仪那般的猪狗么!”

诸葛家的人,做事情当然是有原则的!用计的时候,怎么兵不厌诈都没问题,那是军事和政治层面的,本来就该诈。

但是外交和谈判的时候,答应的条件,怎么可能反悔,问出这种问题简直是侮辱。

苏飞最后犹豫了一下,也知道自己理亏,对方是在战场上用计,而自己是在谈判中不诚信虚假承诺在先,假意答应的事情实际上没打算做,对方要加码惩戒力度,也是正常的。

毕竟,在谈判中吓人、让对方误判,这都是各凭本事,是心理战技巧。但是答应的事情必须要做,至少也不能假借答应实则没打算做,那样放在后世,至少分别算“违约责任”和“缔约过失责任”。

如今虽然没有这些法律,但道理是相通的。

既然一切退路都已经被堵死,苏飞最终选择了弃械投降,只能指望关羽和诸葛瑾信守承诺了。

……

半天之后,苏飞的万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