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三十章 亲疏可辨(1 / 2)

加入书签

长安城,皇宫,太极殿外。

天上飘着细碎的雪花,落入泥土中,很快就消融不见了。

要是哪里有水洼,倒可能结冰棱,可太极殿外基本平整,也没有了冰棱存在的空间,就是吐出的气息会成霜。

按说在腊月间,君臣们应该在殿内议事,可这一刻都站在殿外,沉醉地看着庞大的槛(注1)笼。

槛笼中,一头白鹿惊惶失措地起身闪避,却无处可逃。

“此乃上瑞,臣王珪为大唐贺,为陛下贺!”

礼部尚书王珪率先舞蹈。

祥瑞的事归礼部管,王珪对这些东西极有研究。

从凤州押这头白鹿到长安城,六百里路,历时五天,有什么猫腻早露出来了。

道贺声齐聚,贞观天子的脸上现出得色。

“太子啊,你以为这白鹿如何?”

太子回答得敷衍:“甚好。”

问个锤子,你不过是想衬托你那心肝宝贝肉李泰罢了。

得不到想像中的奉承,天子的脸色不太好看,转头看向圆滚滚的越王李泰:“青雀(注2)觉得呢?”

这一头天子叫太子,那一头天子唤小名,亲疏一眼可辨。

从四品下越王府司马苏勖朝李泰使了个眼色,李泰挪了两步,恭恭敬敬地开口:“臣李泰以为,白鹿为祥瑞虽好,却终不及满朝贤臣更重要。”

“大唐君臣一心、政通人和,上天方降此祥瑞,本末不可倒置。”

这一番漂亮话引得君臣频频点头,既肯定了祥瑞,又将诸大臣高高抬起,听上去格外舒心。

只是,这世上说漂亮话的多了,干漂亮事的人却没几個。

李泰这话,李承乾并非不会说,只是他要脸。

天子笑道:“柯斜跑到凤州,还不忘朝廷,不错。”

谁都知道献祥瑞是表面功夫,可这多少表明了地方忠诚的态度。

“凤州朝集使,除了献祥瑞,你家使君就没有什么要说的?”天子注目凤州录事参军杨当头。

朝集使专指地方派往朝廷的使者,刺史、县令、上佐不得担任,杨当头就是凤州最有资格任朝集使的人。

杨当头的口音微微怪异,从袖出掏出柯斜的第二份奏章:“凤州朝集使臣杨当头启奏陛下,使君另有凤州详情呈报。”

内常侍王波利接过奏章,略微检查之后,转到天子手中。

贞观天子打开奏章,面容变了几变。

“杀得好!凤州为什么不杀?”天子愤怒地咆哮。

杨当头沉默以对。

杀人当然简单,可没有这些恶人以毒攻毒,很多事情还不会浮出水面。

法曹的一些勾当,连杨当头这个凤州本乡本土的人都不清楚啊!

没有公西赞名他们将功赎罪,凤州的许多破事还藏在臭水沟下头。

金矿一事,不到揭晓时,谁能猜得到,萧有德跟萧瑀没有丝毫关系,而金矿真正的持有者是邢友余呢?

所以,杀是真不能杀,不可能依着脾气来。

重重地喘了几口大气,天子收敛了脾气:“洋州交流过去的法曹官吏,准全部留于凤州降品听任,以将功赎罪。同时,准他们的家眷由折冲府护持,迁凤州境内。”

水至清则无鱼,就别指望哪里能一尘不染。

洋州朝集使葛萨宝在一旁,沉默地递交赵节请罪的奏章。

交流的事是赵节发起的,可最后也是他搞砸的。

善始不能善终,赵节在天子眼中减分不少。

太子却眼睛一亮。

还得是表兄敢想敢为,哪怕最后失利了也不能掩去他的风采。

错嘛,谁不会犯,陛下当年打薛举还失利过呢。

东宫那些属官,最大的特点是擅长说教,轮到做实事就两眼发直。

别看东宫的人手不少,可能为李承乾分忧的人还真不多。

好在洋州也不远,离长安城八百里而已,走子午谷这一条道也就两三天时间而已,有事可以相互呼应。

嗯,左屯卫翊府中郎将李安俨终究是对当年宫废耿耿于怀,对李承乾的招揽并不抗拒。

也许,他只是想证明,当年之败,非战之罪。

天子的目光却落在赵节遇刺这一点上。

谁都不蠢,大致能猜到,没有外出征战过的赵节,为什么会遭到吐蕃专用的箭矢偷袭。

当年的赐婚,难道真的错了?

不,朕是伟大的贞观天子,光明的天可汗,怎么会有错?

错的,一定是别人。

想了想,天子下诏:“着永嘉长公主迁居伊吾,改封号伊吾长公主。”

什么寒瓜长公主当然是笑谈,册封王爵、公主,必须是京畿以外的旧郡名,名山大川还不能册封。

让伊吾长公主千里迢迢去伊吾,大概能够泯灭孽缘带来的后患吧?

贞观天子并不知道,这一次和稀泥,会带来怎样的后果。

至于责罚窦奉节,别说没有证据,就是有了又能怎么样?

给人家头上戴一顶绿到发亮的帽子,还不许窦奉节发泄怒火了?

-----------------

杨当头进长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